亚洲视频在线观看,欧美大胆少妇bbw,国模杨依粉嫩蝴蝶150p,国产又色又爽又黄又免费

周銀芳
無論是貧窮之國還是富裕之邦,總有許多拾荒者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地在城市角落的垃圾場旁忙碌不已。他們在一些人的視線中只是若隱若現(xiàn)的存在,但我卻始終關(guān)注著這一群體。
我第一次看到拾荒者是在縣城讀高中的時候。一天中午,我去同學家做客,快到同學家門口時,只見小區(qū)旁不遠處有幾個人在揀垃圾。中午驕陽似火,垃圾堆已經(jīng)蒸騰起酸腐的氣味,幾位居民一邊捂著鼻子一邊把手里的垃圾袋拋向垃圾堆里,然后著了魔似的轉(zhuǎn)身跑開。數(shù)位拾荒者不顧臭氣熏天,利索地扯開丟下的垃圾袋。一位佝僂著背的老者動作緩慢,只能等待其他幾位揀得差不多了才試著撿撿漏。他戴著一雙磨破了邊的橡膠手套,帶血的指尖從手套露出,一看就是被堅利的垃圾廢品刺破。此時,他費力地在垃圾堆里翻找著可回收的物品,花了好一陣功夫才揀到幾個礦泉水瓶,他如獲似寶、小心翼翼地把瓶子踩扁后裝進蛇皮袋里。老者心想如再能翻到幾個酒瓶更好,蒼天不負辛勞人,他把垃圾場翻了一遍,終于在最后一個角落揀到了幾個酒瓶。只見他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嘴里自言自語地說小寶的晚飯有著落了??吹竭@一幕,我的眼睛濕潤了,心想這位老人本應該在家享福,為了生活還得出來拼老命揀破爛。我感到幫不了他什么忙,便強忍著淚水轉(zhuǎn)身往同學家走去。
或許是那一天拘僂著背的老者給我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印象,我開始時常留意拾荒者的動向。一個隆冬的星期六早晨,我看到了一位中年人正在揀破爛,風卷著隔夜的餿味撲在臉上,他卻像是聞不到似的,眼睛死死盯著每個可能藏著可回收物品的角落,看到紙板就拆開疊平,瞧見塑料瓶就踩扁塞進麻袋。隨著麻袋越來越沉,一邊的肩膀被勒的又紅又痛,他就換另一邊肩膀扛著,兩只手掌不時對搓,緩解嚴冬的侵襲,踉踉蹌蹌地走向下一個垃圾桶。忽然,他腳底踩到一塊冰塊,一下滑倒在地,背上的垃圾灑滿了一地,或許是摔得太重,好一陣他才緩過勁爬起來,然后把灑在地上的垃圾一件件地撿到麻袋里。見此情形,我趕緊跑了過去問他是否摔傷,需要什么幫助,見他只是手掌和臉部磨破了皮,身體并無大礙,我的心才安了下來,于是幫他撿起剩下的垃圾廢品。臨別時,他感動地對我說:“小兄弟,謝謝你,我揀垃圾二十多年,很多人見到干我們這一行的都是躲的遠遠的,你是我在揀垃圾遇到困難時第一個幫助我的人,祝你好人一生平安。”接著他從棉衣口袋中掏出一塊堅硬的光餅說:“你還沒吃早飯吧?這塊餅拿去填填肚子吧。”看到他手上的餅,我鼻子一酸,眼淚頓時流了出來,心想這是多么善良的人,自己都下頓不接上頓,還把僅有的一塊餅送給別人充饑。我說:“謝謝您,我已經(jīng)吃過早飯,您快吃吧,麻袋太重,路上又滑,小心別再摔著了。”看到他吃完光餅并走到下一個垃圾桶旁時,我才轉(zhuǎn)身離開。
 
 
還有一個傍晚,我看見一位二十多歲的拾荒小伙子,正靠著墻根歇腳,累了一天的汗水早已浸透了他身上洗的發(fā)白的藍襯衫。或許是中午沒有吃飯,他餓的用顫抖的手從口袋里拿出一團黑呼呼的干糧,就著路邊水龍頭接來的水啃著,喉結(jié)滾動的聲音在寂靜的巷子里格外清晰。落日就要褪去最后一絲光輝,他狼吞虎咽吞下了剩下的干糧,背著麻袋往前走,想趁著夜晚各家各戶倒出一天最后的一趟垃圾,盡量能把多一些“收成”裝進麻袋里。
讓我最難忘的是本世紀初夏天的一個中午,我下班趕回家吃午飯,在自家小區(qū)旁一塊工地上見到一位近八十歲的老太太,她手里拿著鐵鉤把垃圾場里可回收利用的物品一件件勾出來,與身邊一名十幾歲的女孩一起,邊整理“戰(zhàn)利品”邊塞進蛇皮袋,然后一袋一袋裝上不知從哪里弄來的小推車。待裝好車后,汗水已濕透了一老一少的衣衫,她們用袖子擦了擦臉上的汗,一人一邊推著小車往回收站方向走去。后來我一打聽,才知道老奶奶身邊沒兒沒女,靠揀破爛為生,小女孩是老人家在十幾年前揀破爛時救下的棄嬰。這不僅使我想起了八十年代流行的、唱哭了多少人的一首歌《酒干倘賣無》。老奶奶自己的生活都難以為繼,還要把棄嬰撫養(yǎng)成人,這是一位多么善良偉大的老人。好在當?shù)卣弥@一老一少的困境后,把老人送到養(yǎng)老院安度晚年,小女孩也被一位有善心的富人家收養(yǎng)為義女,吃穿不愁,供她上學。富人還經(jīng)常帶著女孩去養(yǎng)老院看望老人,老奶奶時不時也到富人家看望孫女。老奶奶每次臨別時都對富人說:“謝謝你們收留了這孩子,這樣我哪天走了也不用擔心了。”并叮囑女孩長大后一定要報答富人家的養(yǎng)育之恩。后來這個故事被拍成了電視劇,熱播后劇中人物的善良、大愛感動了無數(shù)人。
很長一個時期,拾荒者是被世人不屑一顧的一個群體,多數(shù)人只是在扔垃圾遇到拾荒者時,才會想起生活中還有這么一撥人。當然,也有極少數(shù)人是用鄙夷的眼光看待拾荒者的,他們見拾荒者都怕靠太近,擔心拾荒者身上有病菌會傳染,在這些人心里,拾荒者的地位還不如乞丐,他們認為乞丐雖然以乞討為生,但還算一身整潔,討完飯后還懂得感謝;他們感到拾荒者仿佛就是從垃圾堆里出來的另類,不講衛(wèi)生,不懂禮儀,因而只要不是投放垃圾,他們見到拾荒者都是捏著鼻子繞道而走。有一段時間,忽然媒體不斷爆出拾荒者逆襲的人和事:武漢新區(qū)人于紅梅8歲喪母,13歲輟學后開始拾荒,后組織婦女拾荒累積資金創(chuàng)立了園林仿古公司,并獲評“中國古建領(lǐng)導品牌”。2016年投資打造鳳娃古寨景區(qū),間接帶動2000余人就業(yè),被評為“新時代百姓學習之星”。寧夏中衛(wèi)市人胡雷,6歲因病致殘,11歲開始跪行拾荒,16年累計捐贈超百萬物資支援災區(qū)及鄉(xiāng)村教育。直到2025年貴州發(fā)洪災時,他還捐空積蓄,親自押運物資前往災區(qū)。因長期跪行公益事業(yè),被人民日報稱為“跪著的巨人。”四川人杜茂洲,早年從事無線電維修,后轉(zhuǎn)行拾荒,通過觀察在北京垃圾堆中發(fā)現(xiàn)商機,便組成專業(yè)團隊拾揀可回收利用垃圾物品,早已成為百萬富翁。中國拾荒者最多資產(chǎn)人張軍,個人財富達到270億人民幣,2006年個人財富超過當時首富黃光裕和地產(chǎn)界大佬王石。文學家、電影電視編劇人、畫家紛紛創(chuàng)作作品,宣揚拾荒者的事跡和精神。“中國達人秀”節(jié)目中,深圳拾荒者符迪凡唱了一首《朋友別哭》,唱哭了評委和聽眾,一炮走紅,后來又獲得2013年《勢不可當》節(jié)目冠軍,節(jié)目還播放了他一邊拾荒一邊唱歌的鏡頭,不僅會唱中國歌曲,還會唱英文歌曲。此節(jié)目的轟動效應不亞于當年《酒干倘賣無》歌曲播放后的反響。媒體的持續(xù)宣傳逐漸改變了社會對拾荒者的看法,過去被許多人看不起的拾荒者群體又被捧上了天,就連稱呼都被冠于“城市美容師”、“都市淘金者”、“消滅浪費斗士”等雅稱。
 
 
拾荒者生活的艱辛和品格的高尚,使我始終關(guān)注著這個群體,而兩次與拾荒者的交談,又讓我對拾荒者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第一次是我看到一位坐在樹蔭下休息的拾荒者,便主動走上前去與他交談。當時我遞出一根煙給他說:“老哥辛苦了,抽根煙吧。”拾荒者接過煙后說:“謝謝,看你這身打扮就像是有文化的人,你是不是哪家報社記者又來采訪?”我連忙答道:“不是不是,但我確實想問您幾個問題,不知可否?”他說:“干了一天的活有些累了,也想歇一會,你有什么問題盡管問吧。”我說:“您拾荒已經(jīng)很多年了吧,就不想改行做點其它事?”他說:“現(xiàn)在也沒什么事好做,揀垃圾是臟活累活,很多人不愿意做,但總要有人去做吧。環(huán)衛(wèi)工人的職責是保持城市的清潔,他們沒有責任也沒有時間將垃圾回收利用,這些可回收的物品扔掉又可惜,我們干這一行的,既為了生計,也可以為資源再生做點貢獻。”我說:“是啊,你們的職業(yè)既解決了就業(yè)和環(huán)保問題,還能開辟新興行業(yè),這是一項不可或缺的職業(yè)。”接著我又問道:“您對社會上一些人瞧不起你們這一行有何看法?”他回答道:“我干這一行開始會有低人一等的感覺,因被人瞧不起心理感到很不是滋味。時間久了慢慢認識到,干我們這一行不僅能夠自食其力,還能養(yǎng)家糊口;不偷不搶不乞,還能清潔城市、變廢為寶,是利國利民的行業(yè),應該引以自豪才是。于是,后來無論是拾荒時遇到人,還是平時面對眾人,自己都能夠充滿自信,泰然處之。”接著我又問了他一個問題:“您對拾荒者中出現(xiàn)的逆襲成功人士是如何看待的?想不想像他們一樣成就一番事業(yè)?”他說:“首先是為他們感到驕傲,感謝他們?yōu)槭盎恼郀幜斯猓瑯淞⒘诵滦蜗?。他們已?jīng)由拾荒者變成了拓荒者,但我認為這些人只是少數(shù),他們是社會精英,在哪個行業(yè)都會脫穎而出。干我們這一行的人做夢都想像他們那樣成為成功人士,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要想做到既要有能力還要有機遇,當下自己還是踏踏實實做一名稱職的拾荒者吧。”最后我好奇地問他:“您講的話很有見地,語言表達能力很強,您受過什么程度的教育?”他說:“我是大學本科畢業(yè)生,十幾年前也在體制內(nèi)工作,后來下海自謀職業(yè)虧本了,就干起了這一行。”說完他起身就要走,說是要趕去拾荒。我雖然有些不舍,想與他再交談一會了解更多的信息,但心里還是感到滿意的,因為通過彼此的交談,進一步深化了對拾荒者的認識。第二次交談是在地方從政期間,接待一位來洽談投資的環(huán)保行業(yè)的企業(yè)家,這位企業(yè)家過去也是靠拾荒起步的。談完投資事項后,我問他:“您能否談談從一名拾荒者成為企業(yè)家有哪些最大的收獲和最深的感受?”企業(yè)家沉思了一會兒說:“最大的收獲嗎不是一些人羨慕的賺了大筆的錢,而是在拾荒期間歷練出來的力圖改變現(xiàn)狀的勇氣和洞察商機的眼力。有人說,拾荒者是淘金者,我認為最寶貴的金不是某種物質(zhì),而是拾荒者自己開出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這才是拾荒者變成拓荒者最大的收獲和成功之處。要說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拾荒者變成成功人士后應保持初心不變,保持拾荒者的本質(zhì)不變。我親眼看到一些拾荒者變成大佬后,因忘乎所以結(jié)果又被打回了原形,有的人甚至心灰意冷到連重操舊業(yè)的勇氣都沒有,只能是流落街頭,過著乞討生活。
與拾荒者和拓荒者的兩次交談,使我對拾荒者的了解更有立體感。我把常年對拾荒者的觀察以及與他們多次交談得來的信息揉合起來,捋了又捋,一幅較為完整的拾荒者群體圖像躍然浮現(xiàn)在眼前:
拾荒者是一個社會需要的群體,只要社會需要還存在,這個群體就不會消失。
拾荒者的本質(zhì)是以生存為動力、以獲取有用之物為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說,人人都是拾荒者,整個社會是由不同形式的拾荒者群體組成的。
拾荒者不乏有成功人士成為社會的精英,但是這些人只是少數(shù),他們是社會的領(lǐng)跑者,推動社會發(fā)展的主流還是像成千上萬個拾荒者那樣的社會底層群體。
拾荒者拾到有用之物、變廢為寶固然重要,但在逆境中獲得的精神上的開悟,才是真正拾到價值連城的珍寶,才能為社會也為自己開辟新的天地,創(chuàng)造新的財富。
求生存、求發(fā)展是人類社會運動的兩大基本目標,看似平凡的拾荒者群體卻有支撐生存和發(fā)展的不凡精神力。他們具有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的尊嚴和能力;具有不怕艱苦、忍辱負重的堅強意志;具有咬定目標、出手必得的務實作風;具有與人為善、甘于奉獻的良好品格;具有不滿現(xiàn)狀、開拓進取的精神勇氣。拾荒者體現(xiàn)的不凡精神力也正是其它行業(yè)勞動者所需要或已經(jīng)具有的至臻之寶。

我們不應該瞧不起拾荒者,因為我們自己就是拾荒者;我們應做一名合格的拾荒者,也要努力成為一名超強的拓荒者,因為社會的進步需要有大量拾荒者的有力推動,也需要有少數(shù)拓荒者的持續(xù)領(lǐng)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