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筆著信史 彰善啟未來
——讀《浦城公安志》
蔡麗華
志書是總結(jié)昨天的記錄,又是把握當下,開創(chuàng)未來的向?qū)?。地方公安志是地方志的重要類別之一,是記錄地方公安工作發(fā)展歷程,探討公安工作發(fā)展規(guī)律,指導當代公安工作的專志?!镀殖枪仓尽啡婵陀^記述了有史以來至1995年浦城縣公安事業(yè)的各項工作,具有資政、教化的重要價值。該志編纂工作啟動于1985年5月,面世于1997年,是浦城縣有史以來第一部公安志,也是全省第一部公開出版的縣級部門專志。今天,我們重讀這部志書,仍然要為它的編修質(zhì)量發(fā)出贊嘆。

該志最為突出的特點是資料翔實。萬丈高樓平地起。真實、全面、系統(tǒng)的歷史和現(xiàn)實的地情資料,就是志書的磚和瓦。沒有豐富翔實的資料,志書無從修起。為盡可能征集到全面、系統(tǒng)的歷史資料,《浦城公安志》將考證和征集資料工作貫穿于編纂工作全過程,其間一共在縣內(nèi)外查閱檔案2586宗、征集資料162.5萬字、采訪348人、收集各種文物史料238件,完成了《浦城縣公安史料匯編》八卷72萬字,分別為《當代公安》《文件匯編》《大事記》《案例選編》《文物輯存》《年鑒1987》《專題資料》《公安志》等。在此基礎(chǔ)上,提煉出《浦城公安志》8萬字初稿,加上后來又補充的1989—1995年資料,到正式出版時,《浦城公安志》總字數(shù)達到18萬字。全志除“大事記”“榮譽榜”外,共設(shè)包括“機構(gòu)”“剿匪”“清查打擊反革命犯罪”“打擊刑事犯罪活動”“預審和監(jiān)管”“治安行政管理”“群防群治”“外事(出入境)管理”“交通秩序管理”“消防”“中共浦城縣公安局組織”內(nèi)十一個章節(jié),橫排門類,縱述史實,從經(jīng)緯兩個方面反映了浦城縣公安發(fā)展歷史。
該志第二個突出特點是客觀還原歷史真相。編史修志,難就難在有時候檔案記載不全或沒有檔案,還有的時候沒有歷史見證者,或不同當事人對同一問題有多種不同說法,如此一來,歷史真相撲朔迷離,讓編者無從下筆?!镀殖枪仓尽肪幾牍ぷ髦幸餐瑯佑龅竭^此類棘手的問題。據(jù)編者回憶,當初在征集資料時發(fā)現(xiàn)浦城縣公安局竟然有5個成立時間。就為了弄清這一個問題,編志人員走訪了縣志辦、檔案館等6個部門,直到找到一份1949年6月9日槍支移交清單,才初步確定了成立時間。此外,我們還注意到,“活檔案、活字典”在該志編修中得到了充分地應用。編纂中,工作人員根據(jù)史料的“蛛絲馬跡”,大量走訪當事人、知情者,利用歷史見證者的回憶,一面印證各種來源資料的準確性,一面還原歷史細節(jié),增加了記載的可信度和可讀性。
該志第三個突出特點是特色鮮明。地方志書的特色主要反映在它的時代性和地方性,而地方專志在前二者上,還需加一個專業(yè)性。讀《浦城公安志》,我們欣喜地發(fā)現(xiàn),該志沒有一般志書容易犯的記流水賬的毛病,而是盡量選取典型事物,以點帶面反映時代和地方的特色。浦城,位于閩、浙、贛交界,是福建的“北大門”,自古為中原入閩第一關(guān)。其中,民國中后期到解放初期,國民黨的政治土匪和后來的軍統(tǒng)、中統(tǒng)組織長期在浦城及周邊的浙江江山等地流竄,開展各種反革命活動?!镀殖枪仓尽纷プ√厥鈿v史時期,當?shù)毓补ぷ鞯孽r明特色,在該志第二章第二節(jié),第三章第二節(jié)、第五節(jié)及附記部分,生動反映了這一時期浦城縣公安局開展的剿匪和打擊反革命犯罪等工作,讓讀者過目不忘,仿佛回到那個暗流涌動、腥風血雨的革命斗爭年代。
眾所周知,任何一部精品佳志的背后無非是編寫的人。因此,說“志如其人”,一點兒都不為過。古往今來,能委以修志重任的人,大體需具備幾個特質(zhì):一、喜歡讀史,熱愛方志;二、扎實的語言文字功底;三、比較精湛的修志知識和技能;四、甘于奉獻。陸永建先生于22歲時被縣公安局黨委從石陂派出所抽調(diào)來擔任《浦城公安志》的主筆。出生于醫(yī)學世家的他,自小接受爺爺嚴格的啟蒙教育,學齡前便開始識字,飽讀經(jīng)史子集,光一部《中國通史》,他就通讀了八遍,文字功底扎實自不必贅言。對于歷史,永建先生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國史是一個國家的歷史記憶,關(guān)注的是重大歷史事件;而地方志記錄的是一時一地普通人和他們的生產(chǎn)生活,關(guān)乎普通人的記憶,與國史一樣重要。永建先生的方志情結(jié)由此可見一斑。
我與永建先生初識于2014年一個工作場合,當他得知我來自方志系統(tǒng),便同我說起他曾經(jīng)修過志。待我后來向老同事談起他,才知道他不僅修過志,而且是首輪修志的佼佼者,他曾兩次在省公安廳組織召開的全省公安史志大會上作典型發(fā)言和經(jīng)驗交流,1991年1月,全省公安史志現(xiàn)場會在浦城召開。方志界流行一句話,說修志如修“四苦全書”,即艱苦、辛苦、清苦、痛苦。生平第一次參與修志,永建先生可謂吃得苦中苦。據(jù)他回憶,當年為了征集國民黨在浦城的反革命組織檔案,他到南京國家第二檔案館和北京中國革命歷史檔案館查閱卷宗,每天帶著干糧到檔案館,在沒有計算機和復印機的年代,所有的資料全靠手抄,一抄就是一整天,一呆就是一個月。在北京期間,由于不適應北方干冷的氣候,又是流鼻血,又是發(fā)高燒,但即便是打著吊瓶,他愣是堅持著把征集工作完成了。
“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中華大地上,正是一代又一代像永建先生一樣守護傳統(tǒng),珍視歷史,秉筆直書的方志人,站在歷史的高度,將一時一地的文化血液融進中華文明血脈里,以利萬代、惠千秋。盛世修志,志載盛世。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我們期待更多的《浦城公安志》“累土不輟,丘山崇成”,源源不斷地傳遞時代能量,貢獻歷史智慧。
作者系福建省政府發(fā)展研究中心閩臺歷史文化研究與交流處副處長、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