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則生篆刻作品欣賞
海峽品牌雜志社記者 武歌
篆刻是我國一門獨特的傳統(tǒng)藝術,它以石材為主要材料,以刻刀為工具,以漢字為表象,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清人王撰《保晉齋印蒲》云:“夫篆刻豈小技乎?其中有書法、有意法、有刀法,三者不可不講也。”篆刻經營于方寸之內,它既強調中國書法的筆法、結構,也突出鐫刻中自由、酣暢的藝術表達,于方寸間施展技藝、抒發(fā)情感,深受中國文人及普通民眾的喜愛。

福建省人大農業(yè)與農村工委主任陳則生。
陳則生自幼喜愛篆刻,摹習臨刻古璽漢印,集眾家之所長, 日漸升華,頗有心得,形成了自己的篆刻藝術風格。陳則生通過布排印文、經營虛實、完善整體等技法,表達出他的篆刻審美情趣和文化底蘊。他取法古璽,對“分朱布白”的章法應用的得心應手。他的篆刻作品,或詳略得當,結構嚴謹,布局優(yōu)美;或以白文布局,雄壯渾厚,大氣磅礴;或剛健樸茂,平方正直,彰顯氣度;或單刀沖刻,大開大合,俯仰有致;或鐵線篆文,風貌穩(wěn)重,蒼勁有力。他的篆刻作品,顯得雍容華貴,豐腴秀美,在貌似平實的格調下深藏著豐富的變化。他在繼承漢印、古璽的同時,勇于革新,不斷探索,求得變化,既有古印的真意,又抒發(fā)了自己的性情。




陳則生篆刻的刀法也是極為嫻熟的。他經常將各種基本手法靈活地加以運用,融會貫通地變換各種運刀手法。他的篆刻作品用刀沉穩(wěn)、厚重而不滯,有古趣有生氣。有的以沖刀法為主,有的以切刀法為主,有的則使用了切刀為主、沖切結合的手法,使充滿金石韻味的線條中呈現(xiàn)出了直中有弧、剛中帶柔的魅力,令人回味無窮。

書法是篆刻的基礎,陳則生的篆刻作品顯示出他良好的書法專業(yè)修養(yǎng)。他的篆刻藝術成就得益于他長期習書,于書法的結體、運筆和章法諸要素運用自如,尤其是篆書功夫風格直接反映在印章的結構、構成和刀法上。“鐵筆傳神,石上生輝”,我們期待陳則生更多更好的篆刻作品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