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孫建平與“?!蔽幕墓适?
海峽品牌雜志社記者 武歌
“福”是最尋常又最神秘的一個漢字,是中華億萬人民的精神寄托,承載了中國人的文化基因與情感愿景,為每個中華兒女所認同和推崇。

許慎的《說文解字》載:“福,佑也。從示,畐聲。”“福”字最早出現(xiàn)在甲骨文中,是兩個只字捧著一尊酒具的形狀,是向神明或祖先奉獻的意思,表現(xiàn)形式就多達120多種。“福”自誕生以來就包含美好的文化內涵和以“祭祀”為主的祈福儀式兩大部分。而家有余糧、釀酒祭祀,說明生活富裕,所以在中華文化的福文化傳統(tǒng)中,“富”是“福”題中應有之義。東漢經學家劉熙《釋名》說:“福,富也。”

傳播過程中,中國人對“福”的內涵進行了很多概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五福”。“五福”最早出現(xiàn)于《尚書·洪范》中,所謂“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實際上就是講求長壽、富裕、安康、有德行、老年無疾而終,認為這樣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到了后漢時期,桓譚在《新論·辨惑第十三》中又將“五福”調整為“壽、富、貴、安樂、子孫眾多”。時至今日,經過千百年的演變,“五福”又被概括為“福、祿、壽、喜、財”五個字。

福建是全國唯一以“福”字命名的省份,擁有豐富的“福”文化資源。福建省委高度重視“福”文化宣傳推廣,提出要打響福建“福”文化品牌,以“福”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帶動福建文旅產業(yè)加快發(fā)展,助力文化強省建設。
“福星高照,福佑中華”“福往福來,福建來見”“虎年福見”……去年底以來,“福”文化宣傳推廣活動風靡八閩,相關祝福語成為流行詞。

書法家孫建平積極貫徹福建省委決策部署,關注‘福’文化、參與‘福’文化、樂享‘福’文化、發(fā)展‘福’文化”, 為宣傳推廣“福”文化、打響福建“福”文化品牌奮力發(fā)力,創(chuàng)作了多幅以“福”字為主題的書法作品,營造良好的濃厚氛圍。

孫建平將祝福寄情筆墨間,一幅幅賞心悅目又吉祥如意的“福”字書法作品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繁榮昌盛、對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祝福,在翰墨書香中展示向上向善的精神風貌。從書法的角度,“福”字有篆、隸、草、楷、行等有五種寫法,而就篆書而言福字就可以寫出一百多種。孫建平的“福”字用不同的字體寫成,筆力遒勁自然,結構瀟灑平穩(wěn),墨色濃淡相宜,字型變化中有創(chuàng)新,令人稱嘆不已,體現(xiàn)出了中國書法的傳統(tǒng)美,氣韻美,也體現(xiàn)了作者在書法上的深厚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