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慈善——游玉棋的愛心之夢
海峽品牌雜志社特約撰稿人 游厚壽
從漳州南靖縣和溪鎮(zhèn)出發(fā),沿著崎嶇山路走上數(shù)公里,記者來到了迎富村,這里就是游玉棋的家鄉(xiāng)。村中一處簡易的用民房,是他生活了四十多年的地方。由于他多年來堅持做慈善事業(yè),深受社會各界的好評,2017年被推薦為中國好人榜。

回報桑梓做公益
“9歲時我就成了孤兒,想活下去只能靠自己。”回憶起兒時的往事,游玉棋的神情有些黯淡,幾度哽咽。
他告訴記者,3歲時,母親離家出走;9歲時,父親因病去世。從那以后,無依無靠的他開始靠著在學校周邊撿廢品賣錢來維持生計和交學費。13歲,他開始干重活,去溪里挑沙子,幾十斤一擔的沙子,他一天要挑三十多擔,賺上3塊錢。然而14歲讀三年級時,他因沒錢交學費,被迫輟了學。
輟學后,游玉棋發(fā)奮打拼,起早貪黑開荒種樹,養(yǎng)了一千多只雞鴨,通過自己的努力,他從維持生計到略有富余。盡管成長的經(jīng)歷充滿心酸,但游玉棋依舊記得在那段時間里鄰居、親戚對自己的點滴幫助。“那時候我堂哥,還有一些鄰居都經(jīng)常接濟我,給我飯吃,我也想著等我賺了錢,一定要報答他們。”
“早年村里的路很窄,汽車都進不去,很多村民種的花草苗木都沒辦法運輸出去,怎么致富?”2001年開始,游玉棋通過努力打拼,加上省吃儉用的錢,開始做公益,其中一項就是為村子修路。
經(jīng)過多次奔波、籌劃和資金的積攢,一條4米寬、5公里長的村道終于通向村莊。走在修好的水泥路上,游玉棋指著遠處的泥土路告訴記者,他還在努力賺錢,要繼續(xù)把水泥路往前延伸。

邊賣油條邊助困
事實上,當游玉棋最開始幫助別人時,他自己還在騎著自行車,拉著油條、豆芽家挨戶叫賣。
就在賣油條的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了同村的游月明一家十分困難,他父親雙目失明,老婆因精神疾病失去自理能力,家里還育有三個孩子,游月明為照顧這個家,幾乎沒法出門于活。“缺吃少穿,舊土墻房破破爛爛,太可憐了!”游玉棋便隔三岔五往游月明家送食物。逢年過節(jié),他從自己的血汗錢中拿出幾百元送去。
“這些年,多虧你每年都送來幾千塊錢,不然我們家都不知道怎么生活。”游月明拉著游玉棋的手動情地說道。如今,游玉棋已幫了他家17年。
這十多年來,游玉棋相繼資助了村里五戶類似遭遇的貧困家庭,捐助殘疾人、孤寡老人、沒錢看病的絕癥患者,游玉棋用自己打拼來的血汗錢,撐起了一個個家庭的希望。再后來,南靖龍山鎮(zhèn),三明建寧等,都有游玉棋資助的對象。
游玉棋說,這些年的辛苦打拼和節(jié)儉度日,他省下不少錢,但90%都花在做公益上,只留下必要的生活開支和來年買樹苗等的資金。17年來,游玉棋捐助的愛心款已達260多萬元。
“之前背著家人偷偷幫人,老婆經(jīng)常問我賺的錢哪去了,也有怨言。但我苦過、窮過,無依無靠過,我知道這個時候多么希望有人幫一把!那我就必須要幫啊!”

為貧窮娃辦春蕾班
2016年12月,游氏廈門宗親會在廈門舉行成立大會,2014年度感動福建人物游文晃及他資助的孩子周育風上臺分享了《游爸爸和他的389個孩子》的故事。臺下的游玉棋很是震撼,哭得稀里嘩啦。
“他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窮得輟學的經(jīng)歷,原來我還可以這樣幫助讀不起書的學生!”游玉棋坦言,自己是個農民,沒什么文化,也不懂公益到底要怎么做。“當初,如果我能遇到他該有多好,我可能就不是今天的我了!我也要做和游文晃一樣的“游好人',讓更多貧困孩子有書讀。”
聽說了游玉棋的故事,游文晃也被游玉棋這一顆樸實的公益之心觸動了。就這樣,兩位來自不同地方的“游好人”,常常見面,或通過電話交流怎樣幫助更多的人。“游文晃身體不好,還堅持做公益,我要向他學習。”

在游文晃的引領下,游玉棋來到福建省婦聯(lián)基金會詢問幫助孤兒貧困孩子事宜。2018年4月份,游玉棋創(chuàng)辦“游好人春蕾班”,開始長期通過省婦聯(lián)基金會資助兩個“游好人春蕾班”的104名貧困生,同時資助漳浦縣5名自閉癥兒童以及10名貧困大學生;到了12月,位于漳州平和的第三個“游好人春蕾班”成立,又有50名貧困生得到了他的幫助。
游玉棋說,這三個春蕾班,他會堅持到底,未來盡自己所能,讓更多的孩子過得更好。

打造家鄉(xiāng)紅色之旅
在游玉棋的辦公室正上方,放著一塊格外顯目的牌匾,特別吸引眾人,牌匾內容為“軍屬光榮府”,頒發(fā)單位落款是:迎富鄉(xiāng)政府和迎富鄉(xiāng)農協(xié)會。記者感到稀奇,問其牌匾來歷時,游玉棋有些激動介紹說:“這塊牌匾來得真不容易,是我精心收藏到的許多當年革命先烈的遺物之一”。原來游玉棋的家鄉(xiāng)南靖縣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在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南靖是中央革命根據(jù)地之一,是原中央蘇區(qū)縣。和溪是閩西中央革命根據(jù)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閩西三年游擊時間的主要活動地區(qū)之一。和溪經(jīng)南靖縣北部邊陲,為歷代兵家屯兵駐防之地,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期間,閩西黨組織在和溪地區(qū)創(chuàng)建南靖縣第一個紅色政權——仙嶺村蘇維埃政府和第一支革命武裝——閩西紅軍第一團赤衛(wèi)隊、南福區(qū)游擊隊等黨政軍組織。為了弘揚革命傳統(tǒng),游玉棋計劃用十年時間,在自己家鄉(xiāng)建造紅色旅游文化園,打造紅色之旅。目前已投資1200萬元,進行了基礎性設施,并精心收集了當年參加戰(zhàn)斗和革命烈士的獎章、證書及擁軍等物證實物。游玉棋高興地告訴記者:我的這一生全是共產(chǎn)黨給的,初心不能忘,我應該多為社會做點實事、好事,保護和宣揚這塊紅色熱土的光榮傳統(tǒng),為黨增光,體現(xiàn)新時代我們農民的價值所向。
